NEXT
PREV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教学管理>>专业建设>>正文

sb488.com关于制(修)订2009级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具体规定

时间:2009年06月09日    来源:    作者:    阅读: 次

sb488.com关于制(修)订2009级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和具体规定

宁职院教[2009]06号

为全面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精神,深化教学改革,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强化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管理,对制定(修订)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一、基本原则

1.进一步完善基于工作过程(流程)的课程体系

在学院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广泛的社会调研和市场需求分析,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学生的第一岗位,以该岗位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流程)为主线,按工作的相关性而非知识的相关性来确定课程,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现代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进一步规范和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重在实施和推广。

2.推行公共课的系统化设计,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积极开展成功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将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体体现在深化“两课”教学改革,将大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纳入方案,职业素养贯穿于专业教学中。

继续坚持计算机、大学英语“以证代考”原则,确保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和计算机操作水平,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工作岗位有专业英语需求的专业可尝试在专业课教学中引入专业英语。)坚持全程实施职业道德教育原则。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注重人文教育原则。坚持开设全校性的公共选修课,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坚持围绕专业培养目标选取公共课教学内容,在坚持通识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重新选取教学内容,形成系统化设计。

3.注重实践环节的系统化设计,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技能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根本要求。应根据专业就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及真实工作内容,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充分展现工学交替、课程融合、项目(产品)载体、职业情境等高职特色。增加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增加校内生产性实训项目、增加在具有模拟仿真或真实工作环境下进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每一门专业课都对应有职业能力考核要求,学生顶岗实训前安排不少于四周的校内综合实训,有半年以上顶岗实习。使实践教学比例达到校内教学总时数的50%以上、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实践教学总时数的80%(顶岗实习环节除外),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应采用项目式课程或综合实践课程,真正体现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

从专项能力的训练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到完成顶岗实习,从校内的实训教学到校外顶岗实习,能力的培养逐步递进,最终实现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突出体现实践教学的系统化设计。

4.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示范建设方案中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如需修改,应作论证。

二、制(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

(一)不断创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1.首先突出课程体系重构的特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出发点。突破学科体系的课程结构是否有根本性突破是本次人才培养方案评审的首要原则。

2.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建立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之上,着眼于课程体系的总体架构。应根据地方产业结构及其优化升级的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课程结构,确保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3.在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再分析,进一步完善和审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 按照各个专业对应岗位的工作过程逻辑,重新架构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

4.项目或任务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模式,精心规划设计项目是各专业的重点工作。学生自主学习是项目课程实施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具体实施中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实现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过渡。

(二)突出重点,分层推进,全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对于三个国家重点专业、三个自治区重点专业和三个校级重点专业:继续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点解决实施问题(包括课程设计修订、教材编写),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加大实训条件建设力度,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对于国家、自治区级、校级九个重点专业群:发挥示范专业的辐射作用,全面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体系改革,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梳理工作逻辑,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课程结构。

3.对于校内其他专业:可参照项目课程改革方向、方法,结合专业实际,制定出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制(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安排

(一)课程及学时安排

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课内总学时约1600学时,总学时约2400学时;平均周学时数第一学期不超过26学时,第二学期不超过24学时,第三、四学期不超过22学时,第五学期不超过24学时。课程总学分一般在130学分左右,公共基础课学时不超过550学时,专业课学时不超过1050学时。其他关于课程结构、课程类别、课程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时间安排的具体内容请参照2008级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规定。

(二)关于课程体系模式的选取

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系部可以借鉴以下四个模式之一,亦可进行创新,但必须参照工作过程的逻辑组织课程体系。

模式一:基于产品制作模式;

模式二:基于工艺流程模式;

模式三:基于课证体系模式;

模式四:基于实务技能模式。

(三)关于市场调研的安排

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广泛市场调研为主要途径。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作广泛的专业调查,依托行业企业,依靠往届毕业生对在校培养的信息反馈、用人单位和企业的评价反馈,采用多种形式收集市场需求数据、岗位就业信息,形成专业发展调研报告。这其中要特别搞清专业定位和面向的职业岗位,再根据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设计和开发职业课程。

要求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完成一份关于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报告,内容包括:本专业相关行业目前的状况和发展趋势;行业所需人才结构及需求;行业企业对专业发展的具体建议,岗位群对专业知识、能力的要求;同等规格同类院校相似专业的发展状况的特点等内容。附件三为《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参考模板。

教务处将以系部为单位,分专业召开人才培养方案调研评审论论证会议,由系部进行汇报,提交书面调研报告。同时,教务处将对原始调研材料进行验收。

四、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

1.深入调研,明确职业岗位

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市场需求分析,了解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情况,充分了解专业发展动向和相应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规格要求变化,由此确定培养目标。

2.职业能力与工作任务分析,明确专业能力

走访行业企业资深专家,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职业岗位中所需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与分析,明确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形成与职业岗位(群)相吻合的职业能力。

3.构建课程体系,确定核心课程

专业负责人组织有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集体讨论,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按工作的相关性设置课程门类,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并明确核心课程。

4.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相关要求完成专业教学进程表及相关文档材料的建设,于6月中旬完成初稿,提交教务处审核。

5.论证评审人才培养方案

由教务处负责组织,聘请相关专家,以会议形式审查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项指标,通过评审的方案方可执行。

6.根据教务处意见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审议,主管院长审核后印制出版。

附件:

1.2009级XXX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009级XXX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

3.XXX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4.2009级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原则意见答疑

sb488.com教务处

二〇〇九年六月九日

附件列表:

1、2009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2009教学计划附件

3、111

【来源:】【责任编辑:】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文萃北街宁夏职业教育园区
邮编:750021  电话:0951-2135057  0951-2135080